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

发布者:智能与电气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4-17浏览次数:474

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于 2006 年。专业面向国家发展战略,以行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,秉持OBE教育理念,针对电子信息行业先进技术、智能化发展等特点,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,形成保障专业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。专业注重“科研、产业共进步,课内、课外同发展”的办学方针。专业设有配置先进仪器设备的电子技术开放实验室、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,为开展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,在全国及省内各类大学生竞赛中屡获佳绩。专业坚持产教融合,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。

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,被称为朝阳行业。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庞大,已突破20万亿元,年均增长率超10%,但行业人才缺口仍达300万以上,市场需求旺盛,尤其是具备“硬件+软件+系统” 复合能力的高端人才。从智能手机、通信网络到物联网、人工智能,无一不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。专业就业方向多元,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从事相关工作:通信领域:可担任通信工程师,负责通信系统的研发、维护,以及5G技术、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通信技术中的射频器件与天线设计等工作。电子制造领域:成为电子工程师,进行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、开发和测试,如智能穿戴设备、智能家居产品等智能硬件的设计研发。计算机与互联网领域:从事软件工程师、网络工程师等工作,负责软件开发、数据分析、网络安全、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。其他领域:在汽车电子、医疗电子、航空航天、国防科技等行业,从事相关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发、应用等工作,如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、医疗设备中的电子检测与成像系统等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薪资水平较高。特别是在芯片研发、通信设备制造等高端领域,薪资更为可观。据教育部数据,2023年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约 10-15万元/年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技术迭代快,5GAI 芯片、量子通信、物联网、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领域不断催生新需求,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高薪职位和发展机会。具备持续学习能力者可快速晋升至技术管理层。国家 “十四五” 规划明确支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方向,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,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。

核心课程:高级语言程序设计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、数据结构、信号与系统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、电磁场与电磁波、数字信号处理、嵌入式原理与应用、高频电子线路、通信原理、嵌入式系统设计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...